11月11日下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主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德国对外关系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讨会开幕。本届研讨会以“文化教育与人类的韧性”为主题,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组织和社会系统如何增强应对危机的韧性,着力研究文化教育在提升韧性品质,推动社会团结一致抗击危机方面的意义、功能和途径。本届研讨会为期两天,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设中方会场,与德方专家学者以视频形式举行研讨和互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以“文化教育与人类的韧性”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冲击。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得益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杭元祥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密切合作,面向学生和家长及时推出网上公益讲座,请专家讲解“如何面对新的生活状态”“非常时刻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教练”等,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做好疫情期间人文关怀。通过“云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各国青少年搭建足不出户的交流平台。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青少年参与了基金会组织的各项线上交流活动,分享抗疫感受,互相加油鼓劲,共同打造了一个温暖的云上交流空间。
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长安妮特·沙万在致辞中对本次研讨会主题表示高度认可。她指出,文化教育对提高抵抗危机的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对于处于逆境中的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韧性。德中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青少年文化教育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和青少年事业的发展。
墨卡托基金会执行董事温弗里德·克奈普介绍了当前德国疫情防控情况,并表示疫情给各国各领域造成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受到的冲击更大。本次研讨会以“韧性和文化教育”为主题,探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应对疫情的韧性,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墨卡托基金会非常重视与中国开展青少年交流,愿继续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加强交流与合作。
研讨会期间,中德专家围绕个体的心理韧性、组织和社会系统的韧性、文化教育与韧性培育以及韧性培育中的特殊青少年儿童群体和特别途径等四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陆士桢作主旨发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元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